特朗普对等关税剑指泰国 商部:存四大风险
顺差激增12% 达456亿美元 8类商品列关税清单 美资承压促高端转型
本报讯(小朱编译)全球聚焦4月2日特朗普即将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Reciprocal Tariff),此举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自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职开启第二任期(即特朗普2.0时代)以来,其已指示联邦机构严格遵循“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框架,宣布对美存在贸易逆差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格局持续动荡。
泰国作为对美贸易顺差国(位列第11位),因持续对美顺差及对美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等因素,面临被美国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审查的高风险。
商业部贸易政策与战略办公室主任普蓬公布了对等关税措施潜在影响分析报告,指出泰国出口面临四大直接或间接风险:1.美国可能针对泰国加征进口关税。为缩小贸易逆差而采取的关税壁垒措施,可能使泰国成为加税目标。2024年泰国对美贸易顺差达456.09亿美元(较上年407.25亿美元增长),在对美顺差国中排名第11位。
高风险商品包括计算机、手机、太阳能板、轮胎、变压器、集成电路、电子产品及空调;以及农产品如肉类、果蔬等持续对美顺差的产品(泰国此类产品进口税率显著高于其他商品类别)。
泰国实施的进口管制和安全标准可能被美视为非关税壁垒,导致遭遇对等关税措施风险升高。
2.反倾销反补贴调查(AD/CVD)力度升级。目前美国已对泰输美钢铁制品、太阳能板及化学品等多类商品展开AD/CVD调查。
3.中转中国商品通道风险。泰国对美顺差扩大与对华逆差持续增长形成对照,且部分自华进口商品与对美出口品类存在关联,暗示中国企业可能借道泰国规避美国对华贸易壁垒,导致泰国被美国采取措施的风险增加。此前太阳能板案例中,美国依据反规避调查(AC)对经第三国转口商品加征关税,泰国中招,导致企业需承担增加的原产地证明成本,并间接引发中资放缓或转移在泰投资。
4.在泰美资企业面临审查压力。近年大量美企转移产能至泰国并返销美国,导致美国取消或削减相关企业优惠政策,以促使其回流本土。泰国出口(特别是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美资主导产业)将连带受冲击。
应对策略方面,办公室表示已制定对美贸易互惠谈判战略:通过扩大自美进口(重点选择互利互惠且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商品)缩小贸易顺差,缓解关税压力。
同时准备应对美方要求开放高关税农产品以及新产品市场的压力,需统筹考虑对国内农业及市场影响,并建立商品溯源机制以应对涉华商品审查。
另需把握中美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开拓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贸易伙伴关系以及供应链,降低贸易措施风险同步推进产业转型,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出口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