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龙文化参赞莅泰华作协访问指导

杨晓龙文化参赞莅泰华作协访问指导

2025年10月13日 18:17 来源:本站

陈婵玉会长 司马功等热烈欢迎 双方座谈交流 推动泰华文学繁荣发展

图左:(左到右)泰华作协会长陈婵玉、文化参赞杨晓龙、作协永远名誉会长司马攻。图中:中国大使馆杨晓龙文化参赞(前排右四)、赵璟秘书(前排左三)临访泰华作协,和与会者合影。图右:温馨融洽热烈的会谈。

2025年10月12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杨晓龙及秘书赵璟,莅临泰国华文作家协会(曼谷华尔街大厦19楼)访问,并与协会仝仁举行座谈会。

座谈会由副会长温晓云任司仪。会长陈婵玉致欢迎辞:今天非常荣幸接待杨参赞和赵璟秘书的莅临,此次到访体现了中国大使馆对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重视与支持。我们期盼在大使馆的关怀与指导下,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泰华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对杨参赞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祝各位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随后,杨晓龙参赞发表讲话。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在雨中前来作协,与各位文学前辈及作家就文化议题进行交流。他指出,文学是社会文化的基石,是以思维与情感铺陈生活的艺术形式。为进一步了解泰国华文文学与写作环境,他通过“泰华文学网”与作协取得联系。

杨参赞分享了泰华当下文学创作的现况,包括散文、小说、小小说等多样化体裁的发展与趋势,并介绍了网络文学在国内的影响力。

他盛赞司马功永远名誉会长在文学与文化领域的深耕与贡献,称其作品启发深远,并表示希望今后双方能多有面对面的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司马功永远名誉会长详细介绍了泰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百年来泰华作家的创作与贡献,并特别提及前会长梦莉女士的精美散文作品,赞扬其文笔清丽、情感真挚,堪为泰华文坛的代表之一。

他同时介绍了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创作情况,指出泰国前时的八份报纸曾是无数写作人的摇篮。尽管许多纸媒文艺版已相继停刊,但《泰华文学》杂志仍坚持出版至今,已发行至第122期,成为泰华作家的重要发表平台。《泰华文学》自1990年创刊以来,历经风雨,始终坚守文学初心,走过不平凡的路程。

司马功永远名誉会长在座谈中笑言:“做人要老实,写作要不老实;要敢于天马行空,也要坚持创造、不懈怠。”这番话语虽平实,却道尽他数十年文学路上的信念,令在场文友深受启发。

副会长曾心先生随后发言,感慨当今出版环境的巨大变化。他指出,过去作家的作品多通过各报章杂志征稿发表,如今随着纸媒文艺版的消失,创作发表的渠道日渐狭窄,尤其在泰国更显艰难。出版生态陷入窘境,几乎没有出版社愿意承担文学类出版,而一旦作家想出书,多需自费印行。他感叹这是时代的转折,也是文学人需共同思考的课题。

副会长温晓云随后介绍了司马功会长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集、诗集及微小说作品,并简述《泰华文学》的出版内容——刊物涵盖散文、诗歌、微小说等多样体裁,设有专题专辑,曾出版过四期《微园》(微型小说专刊),深受读者欢迎。她强调,《泰华文学》不仅是作家的创作园地,更是泰华文坛重要的记录与见证。

副会长杨玲在发言中期盼泰华文学百年传承、永续发展,并邀请杨参赞届时出席明年泰华作协成立40周年庆暨第十九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活动。

座谈会中理事及文友们踊跃发表对文学创作的见解与憧憬。理事周沫先生祈望文化部门能搭建桥梁,促进泰华作协与中国官方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泰华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

会议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会后协会并备有餐点招待嘉宾。


【编辑:editor】
阅读推荐
1/52/53/54/55/5
星暹热榜
更多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星暹日报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