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坚持征36%关税 泰出口贸易困境凸显
出口或损1620亿铢 零关税换市场致进口或增27%
本报讯(小朱编译)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函通知将于8月1日起征收36%报复性关税(若未能达成新贸易协议)后,泰国正面临重大贸易局势。该税率高于越南等区域竞争对手,泰国的决策将给经济带来复杂挑战与影响。
大城银行研究机构评估泰国长期出口损失可能高达1620亿泰铢。受影响最严重且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领域包括:纺织、皮革及鞋类(较原基数下降7.5%)、电子电气设备(-6.1%)、其他制成品(如木材、造纸、印刷及家具)(-4.8%)、食品饮料(-3.2%)以及橡胶塑料(-2.1%),这些领域合计占泰国2023年GDP的13.6%。
预计整体影响将使泰国2025年GDP增速放缓至1.5%,出口增长降至1.6%,与今年前五个月14.9%的出口增幅相比呈现显著放缓。为避免36%关税的严重冲击,泰国已提议对数万种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包括液化天然气、航空器、玉米及工业机械,旨在削减对美国4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若泰国能达成类似美越协议(美对泰商品征20%关税,泰对美商品零关税),预计泰国出口损失可降至174亿泰铢,较36%关税方案减少9.3倍。
然而该方案伴随重大负面效应——"双重涌入(Twin Influx)"。虽缓解出口压力,但对美零关税可能导致泰国进口激增。大城银行研究机构预测长期泰国自美进口或增长27%(1880亿泰铢)。此现象称为"双重涌入",即美国商品大规模流入的同时,中国商品因制造业产能过剩、贸易转移及中美第一阶段贸易战以来的规避行为持续涌入。
受进口冲击最严重的农业及食品饮料领域,美商品涌入率或超100%。汽车运输设备、纺织、皮革鞋类、橡胶塑料等领域自美进口亦可能呈现两位数增长。
进口商品涌入将削弱国内脆弱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占2024年总就业28.6%的农业领域,或制约泰国长期增长。当前泰国处境极为脆弱:面临国内结构性矛盾、政治不确定性及旅游业复苏慢于预期。若以开放"双重涌入"为代价换取美国市场准入,恐得不偿失。
在中美贸易政策同步趋严的背景下,泰国选择有限。当务之急是加速出口市场风险分散并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使泰国能更聚焦结构性矛盾治理,而非持续被动应对他国贸易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