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贸易谈判在即 泰备战五原则应对
4月多场会议筹备 副总理领衔代表团将赴美 聚焦平衡贸易与可持续伙伴关系
本报讯(查涵旭编译)4月14日,总理办公室顾问吉拉育表示,4月11日,美国税收措施跟进委员会召开了会议,讨论并总结了相关议题。会议参与方包括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私营部门代表,如泰国工业联合会、泰国商会,以及农业和工业领域的进出口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4月15日,委员会对所有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项措施的利弊及可行性,并将其作为与美国政府谈判的依据。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披猜将于4月17日带领谈判代表团提前前往美国西雅图市。先遣代表团将与来自农业、工业及其他投资领域的企业人士进行会面。
商业部部长披猜将于4月20日与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代表团会合,共同组成“泰国团队”。团队将一同前往美国华盛顿特区,准备与美国政府代表进行会面,预计会面时间为4月21日。
吉拉育进一步表示,政府已为谈判做好充分准备。自今年1月以来,所有相关信息已被系统整理并汇总,通过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会议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也听取了私营部门的意见,包括泰国工业联合会、泰国商会的代表,以及涉及农业、工业和对美出口商品的企业代表。本次谈判将依据“平衡贸易关系与促进可持续经济伙伴关系”的战略进行,预计将为未来泰美在各层级的深入谈判奠定坚实基础。
谈判代表团坚信,泰国一定能够在此次国际贸易谈判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针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及税收措施,泰国将根据以下五项原则来制定应对方针:
1. 成为泰美在相互支持领域的经济伙伴与盟友。泰国政府认为,在具备共同潜力的产业领域展开合作,如农业—食品与科技产业,是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特别是在宠物食品加工业方面,泰国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若能引入如美国玉米等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材料,将有助于提升泰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2. 开放市场与降低关税,减少根据美国《2025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2025)中列出的贸易障碍。泰国政府已准备好考虑调整进口税结构,并管理对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如玉米)的进口配额,以在不影响国内生产者的前提下逐步开放市场。进口将仅限于国内供应短缺的时期,从而建立一个公平且具有弹性的贸易体系,兼顾各方利益。
3. 增加从美国进口泰国急需的商品。泰国计划考虑进口能源(如天然气)以及工业所需但国内产能不足的原材料,例如石化原料或商用飞机,以完善国家供应链。同时也包括泰国是净进口国的商品,如奶酪、核桃,以及泰国无法自产的鲜果,例如樱桃和苹果。这将有助于平衡泰美之间的贸易关系,缩小贸易顺差。
4. 加强对出口到美国商品的检查,防止第三国通过泰国转口避税。政府意识到美国对通过泰国进口低价商品以规避税收的第三国商品的担忧,因此将采取措施严格筛查商品来源,严格检查原产地,并提升泰国产品的标准,确保其透明度并符合国际规范,从而建立作为守法伙伴的信任。
5. 推动泰国在美国的投资。除了从美国进口商品外,泰国还计划推动泰国私营部门投资美国的加工业,利用当地原材料在美国的生产基地生产出口商品,销往全球市场。这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还能减少贸易阻力,并打造更强大的价值链。
在会议讨论并就上述所有议题达成共识后,已定期向总理报告。
总理已强调要求谈判代表团全力以赴,以确保双方在国际贸易和私营企业领域的公平性,私营企业在推动“泰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及全球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